伊斯蘭

伊斯蘭的存在歸功於一個人和一個地方:穆罕默德(Muhammad)(生於公元570年)和麥加(阿拉伯)的「克爾白」(Ka’ba)。阿拉伯人民是商人和遊牧民族,信奉一種簡單形式的多神教。傳統告訴我們,穆罕默德出生時,他的父親已在一次長途貿易旅行中去世。他的母親阿米娜(Amina)大約6年後去世了。隨後,穆罕默德由他的祖父阿卜杜勒-穆塔利布(Abdu'l-Muttalib)撫養。後來,他受雇於海蒂徹(Khadija),一個從事商隊貿易的富孀。他25歲時與她結婚,雖然她比他大15歲。他們有一個女兒叫法蒂瑪(Fatima)。他們過著一夫一妻的生活,直到海蒂徹去世。

在那段時間裡(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附近的一個山洞(希拉,Hira)裡隱居了很長時間。在那裡,穆罕默德看到了天神吉卜利里(Jibril)(加百利,Gabriel)的異象,在那裡,古蘭經的第一篇經文被揭示給他:

「…有一天,他在希拉山洞裡得到了指引。一位天神來到他身邊,讓他讀。安拉的使者回答說:『我不知道怎麼讀。』先知又說:『然後天神抱住我(強行),把我按得很緊,我感到很痛苦。然後他放開我,再次要求我讀,我回答說:「我不知道如何讀。」於是,他又抱住我,第二次壓迫我,直到我感到痛苦。然後他放開我,讓我讀,但我再次回答說「我不知道怎麼讀」。於是,他第三次抱住我,壓迫我,直到我感到痛苦,然後放開我,說:「你應當奉你的創造主的名義而宣讀,他曾用血塊創造人。你應當宣讀,你的主是最尊嚴的,他曾教人用筆寫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布哈里聖訓)(Sahih al-Bukhari)6.478

這樣,一些起初往往是相當難懂的信息臨到他,直到他去世。這些一神論的立場激怒了他的同胞,但他那受人尊敬的妻子為穆罕默德提供了一些保護。據說海蒂徹死時大約65歲(en.wikipedia.org/wiki/Khadija_bint_Khuwaylid)。然而,在她去世後,穆罕默德便面臨迫害。麥加懷有敵意的人們嘲笑他,並用石頭砸他。這導致了希吉拉(Hejira)逃亡(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和他的一些最親密的追隨者逃到了耶斯里卜(Yatrib),一個大約向北300公里的城鎮。在那裡,他受到了歡迎,並被邀請成為他們的領袖,因為那裡的各個部族彼此不和,並拒絕接受其中一個分裂群體的首領來統治其他部族。

在耶斯里卜,穆罕默德很快就鞏固了自己的地位,還接連娶了12位年輕的妻子。也許其中除了阿伊莎(Aisha)之外,其他人都已是寡婦或離異者。為了給從麥加來的追隨者提供物質保障,穆罕默德組織「突襲」搶劫麥加人的駱駝隊。這些駱駝隊必須經過離耶斯里卜不遠的地方,那裡現在被改名為「麥地那」。第一次行動被稱為「巴德爾之役(Battle of Badr」),它提供了很多賞金。對其他居住地的襲擊也隨之而來。

很快,「耶斯里卜」的一些居民皈依了現在被稱為的「伊斯蘭」,意指順從,並變成了「穆斯林」(指順從的人)。

古蘭經證實,起初穆罕默德與屬兩個部落的相當大的猶太社區保持著友好的關係。

「你們說:『我們信我們所受的啟示,與易卜拉欣、易司馬儀、易司哈格、葉爾孤白和各支派所受的啟示,與穆薩和爾撒受賜的經典,與眾先知受主所賜的經典;我們對他們中任何一個,都不加以歧視,我們只順真主。』」(古蘭經2:136)

「我降示你這部包含真理的經典,以證實以前的一切天經,而監護之。故你當依真主所降示的經典而為他們判決」。(古蘭經5:48)

穆罕默德甚至參加了猶太人「贖罪日(Day of Atonement)」的慶祝活動,當他們拒絕皈依伊斯蘭時,情況便發生了變化。後來,一個部族被趕出了麥地那,第二個部族的男人們在市場上被殺,而他們的妻子和孩子則成為穆斯林的財產。穆罕默德要求把雷哈娜(Rayhana)作為戰利品。她拒絕嫁給他,因此,她成為他的妾。她為他生的唯一的兒子以實瑪利(Ishmael)(易司馬儀)在童年時就死了。

麥地那的基督徒的情況開始時好一些。

「對於信道者仇恨最深的是猶太教徒和以物配主的人;你必定發現,對於信道者最親近的是自稱基督教徒的人;因為他們當中有許多牧師和僧侶,還因為他們不自大。」(古蘭經5:82)

後來,古蘭經改變了它的定論,說:

「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絕不喜歡你,直到你順從他們的宗教…」(古蘭經2:120)

這裡需要提到的是,古蘭經中的114個蘇拉(Suras)(章節)並不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的,而是很奇怪地按照它們的長度排列的。大多數最後的章節其實原本是比較靠前的。

伊斯蘭是一種劍的宗教,這一點並不陌生。縱觀歷史,信仰的改變是戰爭的結果。在被征服的領土上,非穆斯林被歸類為「齊米(Zimmies)」,這意味著額外的稅。這是一個巨大的使他們改變信仰的刺激因素。所要求的就是念「清真言(Shahada)」,並期望伴隨著信仰。穆罕默德在麥地那的10年中,打了7次仗。其中五次是對貿易商隊和地方的襲擊,顯然是為了物質利益,正如一些聖訓(aHadith)(「希吉拉(Hegira,逃亡,聖遷)」之後大約200-250年收集的傳統)的評論所生動地表達的那樣。

「這是賺取精神和物質的最佳方法,如果取得了勝利的話。有巨大的戰利品和對一個國家的征服,這是任何其他收入來源所不能比擬的。如果失敗或死亡,則可以進永恆的樂園,有巨大的精神利益。這種聖戰(Jihad)是以純粹的動機為條件的,即為了在地上建立真主的國度。」(米什卡特(Mishkat)第二卷253頁, 評注)

「你們在戰場上遇到不信道者的時候,應當斬殺他們,你們既戰勝他們,就應當俘虜他們;以後或釋放他們,或准許他們贖身,直到戰爭放下他的重擔。事情就是這樣的,假若真主意欲,他必懲治他們;但他命你們抗戰,以便他以你們互相考驗。」(古蘭經47:4)

「當打擊不信真主和末日,不遵真主及其使者的戒律,不奉真教的人,即曾受天經的人,你們要與他們戰鬥,直到他們依照自己的能力,規規矩矩地交納丁稅。」(古蘭經9:29)

希吉拉八年後(伊斯蘭曆8年),麥加人不戰而降,向穆斯林投降,從此伊斯蘭迅速傳播。先是在阿拉伯半島,然後到中東、北非和中亞。不久之後,西班牙落入穆斯林之手,法國的部分地區也落入穆斯林之手,但並未能長久地佔領這地方。隨後是北印度的部分地區和巴爾幹地區。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