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蘭經反映了伊斯蘭的靈性層面

 

古蘭經被認為是真主安拉的啟示,並被認為是「納茲爾(nazil)」,即「從天上降下來」。古蘭經是由許多大致獨立的短篇故事組成的,其中許多故事是指當時的相關場景。這尤其適用於穆罕默德生活的最後幾年的文本。

穆斯林有義務相信古蘭經中出現的信條(Iman)。

「你們把自己的臉轉向東方和西方,都不是正義。正義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神,信天經,信先知,並將所愛的財產施濟親戚、孤兒、貧民、旅客、乞丐和贖取奴隸,並謹守拜功,完納天課」(古蘭經2:177)

因此,每個穆斯林都有義務信仰:

  • 真主安拉

  • 末日(審判日)

  • 天神

  • 眾使者(即先知)

  • 和天經(聖書)(即舊約和「引支勒」,即福音書)

但是,穆斯林總是拒絕相信這些「天經(聖書)」,推想它們已經被篡改和損壞,這是一種不可理喻的說法。這種說法的明顯原因是這些「天經(聖書)」與古蘭經之間的衝突。

受制於最初對猶太人和基督徒的友好關係,聖經故事,主要是舊約中的故事,出現在古蘭經中,但這些故事被強烈扭曲、誤解,幾乎完全被錯誤引用。但古蘭經中也出現了其他宗教的概念。該隱(Cain)和亞伯(Abel)的故事,如古蘭經中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的故事等等,都是從猶太教《塔木德》(Talmud)經中抄錄的。耶穌(爾撒)在搖籃裡說話的故事,以及他用泥土捏成一隻鳥,然後讓它飛走的故事,都是從新約旁經中抄來的。一個歷史性的錯誤是假設耶穌的母親馬利亞(麥爾彥)是生活在2000年前的亞倫(哈倫)的妹妹。

伊斯蘭對神(真主)的稱呼是安拉(Allah),這個名字在前伊斯蘭時代已經被用來稱呼一種首領神,有點像希臘神話中的宙斯。克爾白(Ka'ba),以前是一個容納360個神靈的異教寺廟,在清除異教符號的過程中倖存下來。它仍然是伊斯蘭崇拜的中心,盡管沒有圖像。

在穆罕默德時代之前,居住在阿拉伯半島的薩拜因人(Sabaeans,拜星教徒)就已經開始了「朝覲(Hajj)」,即到克爾白朝覲的活動。他們也曾在指定的時間進行每日七次祈禱。穆罕默德為他的追隨者選擇了其中的五個,包括他們的名字。薩拜因人每年也禁食三十天,並在禁食結束後慶祝「開齋節」。因此,異教的大部分內容都被納入了伊斯蘭。

直到他在公元632年突然死亡(被毒死?),現在被稱為古蘭經的其餘部分,據說大多是小部分地被啟示給他的。

基本上,伊斯蘭是一種律法宗教,「Ash-Shar」或「法律」(Shariah),分為五個部分:

信仰、道德、崇拜、交易和懲罰。所有這些都是進一步被細分的。

例如,崇拜是由信仰的五大支柱組成的:

「念證(Shaháda)」,是對信條的必須的誦讀。

「禮拜(Salat)」,必須的儀式性祈禱(每天5次)。

「天課(Zakat)」,法定的施捨。

「齋戒(Sawm)」,在齋月期間必須禁食,以及

「朝覲(Hajj)」,如果可能的話,一生中去麥加朝覲一次。

穆斯林的生活是圍繞著這些而建立的,他要小心翼翼地遵守這些法律。違反法律會使他成為罪人。

伊斯蘭不認為人是一個難以克服的罪人,而是一個要承擔一定後果的破壞者。這樣一來,罪被認為是相對的,並根據嚴重程度進行分類。只有嚴重的罪才被認為是冒犯真主的。

任何違反「Farz」(強制性義務)和「Wajeb」(責任性義務)基本義務的行為都被稱為大罪。任何違反其他次要義務的行為都被稱為小罪。不斷重複的小罪會使它成為大罪。(米什卡特·麥薩比哈(Mishkat)聖訓第三卷,第121、123、127頁,評注)

「khati'a」:被認為是絆腳石,錯過目標、犯錯誤、故意犯的罪(見古蘭經17:31)。

「zanb」:(或「dhanb」)是一種罪,一種罪行(比較古蘭經24:14和81:9),包括穆罕默德的「過失(罪)」(古蘭經47:19和48:2)。

「ithm」:是指法律中禁止的東西,是一種嚴重的罪。

「shirk」(以物配主)(舉伴主):是指加一個伙伴给真主,多神論。(《伊斯蘭百科全書》第250頁)

「真主必不赦宥以物配主的罪惡,他為自己所意欲的人而赦宥比這差一等的罪過。」(古蘭經4:48)

伊斯蘭四大法學流派(艾布—哈尼法(Abu-Hanifa)、馬利克(Malik)、阿什—沙菲伊(Ash-Shafi’i)和伊本—漢巴(ibn Hanbal)大致在公元850年至890年間在四個不同的地區對此進行了解釋。這些地方在「民事」案件中仍在使用。「Qadi」(法官)可以命令對盜竊行為進行懲罰(砍掉一隻手),對私通和通姦的懲罰(對已婚者用石頭砸,對未婚者鞭打100鞭),對誹謗的懲罰是80鞭,對叛教的懲罰是死刑,對喝酒的懲罰是80鞭等等。伊斯蘭法強烈地將其判例建立在什麼是「合法」(halaal)和「非法」(haram)之上。

聖訓(aHadith)使司法系統更加複雜,「聖訓」是在穆罕默德死後250年左右從口傳中收集的關於他本人和生活的一些著作。在作出判決之前,必須參考這些聖訓。四部公認的「聖訓」集以其收集者命名:布哈里(Al-Bukhari)、穆斯林(Muslim)、特米茲(At-Tirmizi)、艾布達五德(Abu Da'ud)。

是法律決定了什麼是正確和善,但也決定了什麼是罪和惡。它還決定了對違反法律應有的懲罰。雖然其中有些是由「法官(Qadi)」執行的,但違反真主法律的罪行將在末日的審判日由真主執行。在這之前,還有一些事情要發生。

「馬赫迪(Mahdi)」,意思是「被引導者」,是伊斯蘭中流行的末世論人物,根據一些主要是「什葉派」的傳統,他將是穆罕默德的後裔,在「審判日之前出現並統治五年、七年、九年或十九年(根據不同的傳統)。與他一起出現的還有耶穌(爾撒)。他要殺死「達吉爾(al Dajjal)」,即敵基督:

「據艾布—胡萊賴(願真主喜悅他)傳述,真主的使者說:『在今世和後我是在今後兩世裡與麥爾彥(馬利亞)之子爾撒(耶穌)最親密的人。』」(布哈里聖訓3443)

「麥爾彥(馬利亞)之子爾撒(耶穌)將在大馬士革東部的白色尖塔處下降。然後他(爾撒)將把他(達迦爾,敵基督)抓起來...並殺死他。」(艾布—達五德聖訓(Abu Dawood)4321)

「據艾布—胡萊賴傳述,真主使者說:『以掌握我生命的真主起誓!麥爾彥之子將降臨於你們,他執政主持公道,將砸碎十字架,滅豬,免除丁稅。金錢氾濫,甚至施散時無人接受,到那時,為真主所扣的一次頭要強於世上的一切。』艾布—胡萊賴說:『若你們願意你們就誦讀:「信奉天經的人,在他未死之前,沒有一個不信仰他的,在復活日他要作證他們。」』」(布哈里聖訓第4卷,3348)

「Abdullah-b-Am傳述,真主的使者說:『麥爾彥之子爾撒將下凡來。他將結婚,將有他的後代(孩子),他將活45年,然後死亡。他將和我一起被埋在我的墳墓裡。然後我和麥爾彥之子爾撒將在同一個墳墓裡復活,在艾布·伯克爾(Abu Bakr)和奧馬爾(Omar)之間』。」(米什卡特·麥薩比哈聖訓第四卷82頁,642)

不言而喻,「最後」的審判將在「最後」發生在世界的盡頭。但是,根據某些聖訓,它開始於墳墓:

「到那時,眼睛被挖出,血管被抽走,脊柱被壓碎,整個身體被置於痛苦之中,這種痛苦是人類語言無法表達的。如果身體上有傷口,整個身體將遭受無盡的痛苦。想像一下,當整個身體的四肢被一個一個地奪走時,身體的狀況將是怎樣的。這就是一個人的轉折時刻,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從肉體的生命到精神的生命。」(米什卡特·麥薩比哈聖訓集第四卷,38頁,評注)

「墳墓是什麼意思?墳墓是指從死亡到復活日的這段時間,復活日將進行審判」。(米什卡特·麥薩比哈聖訓第三卷,78頁,評注)

「在那日,稱﹙功過簿﹚是真實的。善功的分量較重者才是成功的。善功的分量較輕的人,將因生前不信我的跡象而虧折自身。」(古蘭經7:8—9)

「當善行大於惡行時,救贖就產生了。如果一個人比較有美德,這個人將是幸運的,他將進入天堂;如果他比較有罪過,這個人將是不幸的,將進入地獄。古蘭經正是針對這一事實說:至於善功重的人,他將有幸福的生活。善功輕的人,他將墮入深淵。什麼能使你知道深淵裡是什麼?那裡是燃燒的火」。(古蘭經101:6)。(米什卡特·麥薩比哈聖訓集第四卷,110頁,評注)

伊斯蘭的天堂概念被描述的相當吸引人的肉慾,可以追溯到波斯的拜火教。在拜火教中,古蘭經中大眼睛的性感美女「Houries」被稱為「Haaris」。那麼如何才能到達天堂呢?安全起見,只有通過成為「為真主的事業」的殉道者,也就是典型的在戰鬥中被殺。除此之外,有道德的、虔誠的生活方式能有助於使「米贊(Mizan)」(天平)向自己傾斜。在這個天平上有一天會稱出善惡。然而,最終是真主安拉的主權讓人進入「樂園」。(《亞伯拉罕的遺囑》。可能創作於公元1或2世紀。它起源於猶太教,通常被認為是世界末日文學的一部分)

「…(信仰中)那些最重要的將(在來世)。最先行善者,是最先入樂園的人。這等人,確是蒙主眷顧的。他們將在恩澤的樂園中。許多前人和少數後人,在珠寶鑲成的床榻上,彼此相對地靠在上面。長生不老的僮僕,輪流著服侍他們,捧著盞和壺,與滿杯的醴泉;他們不因那醴泉而頭痛,也不酩酊。他們有自己所選擇的水果,和自己所愛好的鳥肉。還有白晢的、美目的妻子,好像藏在蚌殼裡的珍珠一樣。那是為了報酬他們的善行。他們在樂園裡,聽不到惡言和謊話,但聽到說:「祝你們平安!祝你們平安!」幸福者,幸福者是何等的人?他們享受無刺的酸棗樹,結實累累的香蕉樹;漫漫的樹蔭;泛泛的流水;豐富的水果,四時不絕,可以隨意摘食;與被升起的床榻。我使她們重新生長,我使她們常為處女,依戀丈夫,彼此同歲;這些都是幸福者所享受的。他們是許多前人和許多後人。」(古蘭經56:1—40)

火獄也同樣被精妙地描繪道:

「薄命者,薄命者是何等的人?他們在毒風和沸水中,在黑煙的陰影下,既不涼爽,又不美觀。在一個著名的日期和特定時間必定要被集合。然後迷誤的、否認復活的人們啊!你們必定食攢木的果實,而以它充饑,然後痛飲沸水,像害消渴病的駱駝飲涼水一樣。這是他們在報應之日所受的款待。」(古蘭經56:41—44.50—56)

一個人將在哪裡度過永生是每個人的猜想。也許你,讀者,會嘗試自己去猜想:

(你說:)「我的過分自害的眾僕呀!你們對真主的恩惠不要絕望,真主必定赦宥一切罪過,他確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古蘭經39:53)

「你說:『如果你們喜愛真主,就當順從我;(你們順從我),真主就喜愛你們,就赦宥你們的罪過。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古蘭經3:31)

「你說:『他為什麼要因你們的罪過而懲治你們呢?其實,你們是他所創造的人。他要赦宥誰,就赦宥誰,要懲罰誰;就懲罰誰。天地萬物的國權,只是真主的。』」(古蘭經5:18)

「假若真主意欲,他必使你們成為一個民族;但他使他所意欲者誤入迷途,使他所意欲者遵循正路。你們勢必要為你們的行為而受審問。」(古蘭經16:93)

「但他們中有真主所引導的,有應當迷誤的。」(古蘭經16:36)

「這確是教誨,誰願意覺悟,誰可以選擇一條通達他的主的道路。除真主意欲外,你們決不意欲。真主是全知的,是至睿的。他使他所意欲的人,入在他的慈恩中。至於不義的人們,他已為他們預備了痛苦的刑罰。」(古蘭經76:29—31)

「要赦宥誰,就赦宥誰;要懲罰誰,就懲罰誰。真主對於萬事是全能的。」(古蘭經2:284)

麥加被不流血地征服兩個月後,穆罕默德進行了被稱為「告別朝覲」的活動。在那次著名的演講中,他說:

「我留給你們兩樣東西,只要你們堅守這兩樣東西。你們永遠不會被誤導—真主之書和聖行(即:楷模、生活方式、榜樣,後來被編入聖訓)。」(布哈里聖訓,第2卷,第3—4頁;第9卷,第284頁;米什卡特·麥薩比哈聖訓第一卷,第159頁)

之後,「海巴爾(Khaibar)」的猶太人居住地意外地被穆罕默德和他的戰士們突襲。其中一位新寡的猶太婦女給穆罕默德做了一隻有毒的、煮熟的小山羊。稍後,穆罕默德生病了,在一次短暫但嚴重的疾病之後,於公元632年死在阿伊莎(Aisha)(穆罕默德最年輕、最喜愛的妻子)的懷裡。

只有一個女兒法蒂瑪(Fatima)活了下來。他唯一的兒子易卜拉欣(Ibrahim),由他的妾室科普特人(Copt)瑪麗(Mary)所生,在他15個月大的時候就去世了。穆罕默德深受他的朋友和追隨者的喜愛和尊重。似乎他們和他一樣,都相信他作為真主的使者的使命。起初,他們實際上不相信他已經死亡,因為他們認為他是不死的。在他們認清現實後,他們選擇了艾布—伯克爾(Abu Bakr)從他們中間出來,成為「哈里發(Kalif)」,即繼承者。從那時起,直到1922年,穆斯林世界一直由「哈里發」統治,最後一位是奧斯曼帝國的蘇丹。

與所有其他宗教一樣,伊斯蘭這個最年輕的宗教也經歷了分裂。他們認為,只有穆罕默德的親屬才能成為「哈里發(Kalif)」,而這就是他的侄子阿里(Ali)。因此,第一次分裂發生在穆罕默德死後,當時「什葉派(Shi’ahs)」從伊斯蘭的主體中分離出來(現在大約80%的穆斯林是「遜尼派」)。內部爭鬥和分化隨之而來。「什葉派」的中心在伊朗、敘利亞、伊拉克和東非(一個分支,稱為「易司馬儀派(Ismaeli)」)。強有力、並具有強烈神學傾向的是「穆塔齊拉(Mutazilah)」運動,後來被鎮壓。他們極力強調古蘭經中關於預定(宿命)的教導。

公元1700年左右,著名的伊斯蘭學者阿卜杜勒—瓦哈比(Abd'ul Wahhabi)對麥加復興運動的興起起了很大作用。他成為伊斯蘭內的改革者,反對所有神秘的做法,如接受預兆、所有占卜(通過預兆占卜)、在「神聖」的聖地和墳墓進行崇拜、吸食令人陶醉的藥物以及富人的精美服裝。他的目標是將伊斯蘭恢復到其最初的形式,並使整個世界都皈依伊斯蘭。瓦哈比派的戰鬥口號是:「殺死並扼殺所有的異教徒,他們為真主舉伴。」這無疑是針對耶穌和基督徒的。在19世紀初,麥加經歷了瓦哈比派的另一次衝擊。人們被鞭子驅趕去清真寺參加每天的五次祈禱。這個教派,但更應該說是運動,仍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特別是在阿拉伯。

一個有點相關的復興運動自稱為「耶米宣教(jamiah tabligh)」。它誕生於19世紀末的印度。

「艾哈邁德派(Ahmadiyyas)」顯然是一個教派團體,以米爾扎—古拉姆—艾哈邁德(Mirza Ghulam Ahmad)(1865—1908年,先在旁遮普,當時的印度)的名字創立並命名。他聲稱自己被真主任命為應許的「馬赫迪(Mahdi)(被引導者)」和麥西哈(彌賽亞),穆斯林期望他在末世出現,並通過和平手段實現伊斯蘭的最終勝利。雖然古蘭經否認爾撒(耶穌)釘十字架受難,但米爾扎—艾哈邁德聲稱,麥西哈(彌賽亞)確實被釘在了十字架上,但他並沒有死在那裡。他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被從十字架上取下來的,但他還活著,被護理得很健康,然後被移居到克什米爾(Kashmir)的斯利那加(Srinagar),在那裡他年老時去世。他所謂的墳墓就在那裡展出。艾哈邁德聲稱自己是人們期待的「馬赫迪(被引導者)」或彌賽亞(Messiah),「是所有國家期待的人,在他身上象徵著基督(麥西哈)的回歸」。他的追隨者稱他為「繼承者(哈里發,Khalifa)」。他們很有傳教精神,比遜尼派的同行用更智力的方法,並廣泛使用文字作品。

「巴哈伊(Bahai)」教派是所有教派中宗派主義最強、效果最差的。這一運動是由米爾扎—侯賽因—阿里—努里(Mirza Hussein-ali-Nuri)(1817—1892)創立的。他來自波斯,自稱是「真主的神龕」。在他的《亞格達斯經(Kitab-al-akdas)》一書中,他甚至獲得了「來自真主的照耀」的稱號。他聲稱自己的教義是普世的,他提倡互愛和善行,以引入普世的語言和宗教。他宣稱自己是回歸的基督(麥西哈)、克里希納(Krishna)的轉世、第五位佛祖以及阿里(Ali)之子侯賽因(Hussein)的化身。他在被監禁二十八年後去世。還有許多其他的教派,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