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需要對伊斯蘭有清楚認識,而不是困惑

2019年10月9日

巴薩姆·邁克爾·馬塔尼(Bassam Michael Madany)

幾乎每天都有新聞媒體報導穆斯林世界部分地區的動亂和內戰。例如,最近西方報紙的頭條報導了伊朗「沿以色列邊境的第二戰線」。另一個標題是「伊拉克努力遏制針對政府的抗議活動」;第三個標題是「美國官員擔心土耳其入侵敘利亞」。在2019年整個9月,阿爾及利亞人繼續舉行每週的反對軍事政權的示威活動。

由於現在有相當多的穆斯林生活在西歐、美洲和澳大利亞,人幾乎不需要強調要有對伊斯蘭清楚和準確認識的必要性。不幸的是,事實並非如此。在2019年9月25日發行的《危機雜誌》(Crisis Magazine)上,威廉·基爾派翠克(William Kilpatrick)發表了一篇題為《教皇方濟各不理解伊斯蘭(Pope Francis Does not Understand Islam)》的文章。

以下是文章的節選,解釋了其中的誤解:

「(教皇方濟各)最讓人惱怒的顯然是天主教所聲稱的排他性。例如,認為所有人都是要通過基督得救的這一信仰,可以被視為是各宗教之間和諧的一個障礙。方濟各相信所有的宗教都有『共同的信仰』。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教皇方濟各和愛資哈爾(Al-Azhar)的大伊瑪目阿馬德·塔伊布(Amhad Al-Tayeb)於2019年2月簽署了關於「人類友愛互助」的阿布達比宣言。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神意願…宗教的多元性和多樣性』。這對方濟各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讓步,因為這與基督所聲稱的『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6)相違背。

與明證相反,這個宣言假定原先就存在著一個共同宗教的形式,而所有宗教的教義和價值觀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宗教促進和鼓勵…寬容和博愛的價值觀。』因此,『這些悲慘的現實(仇恨、極端主義和暴力)是偏離宗教教義的後果。』例如,恐怖主義『不是由於宗教…而是由於對宗教教義錯誤解釋的積累。』

教皇方濟各和其他為伊斯蘭辯護的天主教人士聲稱,恐怖主義領導人只是誤解了伊斯蘭。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第一個誤解伊斯蘭的人就是穆罕默德本人,他曾命令要小偷的手被斬斷。「穆罕默德的生平(The Life of Muhammad)」—是在古蘭經和聖訓後,被認為是伊斯蘭真理最重要的原始資料—從本質上來說是記錄穆罕默德的聖戰主義的事績。在其800頁的書中約有三分之二的篇幅詳細描述了穆罕默德的聖戰襲擊、斬首俘虜、販賣奴隸、支持強姦和性奴役,以及他對酷刑的使用。

雖然方濟各似乎誤解了伊斯蘭,但塔伊布(Al-Tayeb)並沒有誤解伊斯蘭。他必定熟知伊斯蘭的陰暗面,然而他似乎確信這些與『真正的』伊斯蘭毫無關係。天主教徒已經對伊斯蘭有很大誤解。阿布達比的聲明一旦廣為傳播,只會助長他們的幼稚。這反過來又會讓他們對下一步毫無準備,這是可預見的進展。

下一步就是伊斯蘭化。這一詞並不經常聽到,尤其是在禮貌客氣的天主教圈子裡。但是一些天主教徒決不能有禮貌。瓦倫丁·奧賓納神父(Father Valentine Obinna)告訴「癥結(Crux)」,在尼日利亞,富拉尼(Fulani)穆斯林在最近三年裡殺害了近9000名基督徒和其他非穆斯林,這是『尼日利亞伊斯蘭化』計畫的一部分。布哈里(Buhari)總統和當權者對富拉尼和博科哈拉姆(Boko Haram,「禁止西方教育」)的活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說,因為他們『想要確保整個國家成為一個穆斯林國家』。」

基爾派翠克(Kilpatrick)教授的文章揭示了這個令人遺憾的事實,即教皇方濟各在2019年2月與愛資哈爾大伊瑪目發表聯合宣言,沒有表現出對伊斯蘭的準確認識。同時他也沒有遵循天主教的教義,即唯有靠基督救贖的排他性。這是神學上最嚴重的妥協。

以下是這份宣言的部分言語:

「本宣言可視為對所有宗教信仰者、和非信仰者以及所有友善的人的一份邀請,來實現和諧共處以及平等博愛;本宣言可視為對每一個正直良心者的呼籲,來拒絕殘忍暴力和盲目極端主義;呼籲那些珍視包容和博愛價值觀的人,這樣的價值觀是由宗教所促進和鼓勵的;這一宣言可視為是對神的極大信心的見證,它凝聚了有分歧的心靈,提升了人類的靈魂;

這份宣言可視為一份緊密關係的標誌,即在東西方之間、南北方之間以及所有相信神創造了我們以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像兄弟姐妹一樣彼此相愛的人之間的緊密關係。這是我們所希望並努力實現的目標,即世界上所有的人在此生都能享受世界和平。」

宣言的其餘部分有一種討人喜歡、積極的、寬容的意味。然而,該宣言卻忽略提出任何負面的想法,避免在教皇和伊瑪目之間的良好意願的美好感受中潑冷水。教皇避重就輕地選擇了不提穆斯林在他們征服的土地上惡待猶太人和基督徒,還把伊斯蘭強加給那裡的居民的這些事實。教皇也沒有將近年來尼日利亞基督徒的苦難帶入討論,也沒有提及阿聯酋後院的伊拉克的基督徒的困境,他們在伊拉克生活了兩千年,現在被迫離開家園;他們人口數量已經從2003年之前的200萬減少到大約20萬!

在這一點上,必須補充的說明是,天主教會以前的聲明和文件都表現出了對伊斯蘭的極其錯誤的認知。1962 – 1965年的《第二次梵蒂岡會議(Second Vatican Council)》的聲明,以及1992年教皇若望·保祿二世頒佈的《天主教教義問答手冊(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都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救恩的計畫也包括那些承認造物主的人,其中首先是有穆斯林:他們自稱持有亞伯拉罕的信仰,與我們一起崇拜唯一的、仁慈的神,在世界末日對人類的審判者。」所以,這個「三個亞伯拉罕的宗教」的概念是被接受的。得出的結論是,這三種有神論信仰,都有一個屬靈的祖先;盡管在細節上有一些不同,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都崇拜同一個神。

重要的是要認識到,「三個亞伯拉罕宗教」是最近才出現的詞,而且主要是在說英語的人群中使用。在它廣為使用之前,確切的名稱是「三個有神論宗教」,這個名稱將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與亞洲的宗教-要麼是多神教、要麼是泛神教-區分開來。而如今,由於互聯網給通訊帶來的巨大變化,人們可以向一些阿拉伯學者諮詢他們對「三個亞伯拉罕宗教」的看法。

根據政治學家哈米德·阿卜杜勒·薩馬德(Hamed Abdel-Samad),和他的同事、摩洛哥的伊斯蘭歷史和古蘭經手稿學者穆罕默德 穆薩耶(Muhammad al-Musayeh)教授,在公元三世紀之前,並沒有提到麥加的存在!

存在於穆罕默德時代的麥加,在亞伯拉罕的時代是並不存在的。哈米德·阿卜杜勒·薩馬德和穆罕默德 穆薩耶都詳細討論了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先知穆罕默德虛構了亞伯拉罕在夏甲和以實瑪利的陪同下來到麥加和建造了克爾白的這種說法。

即使麥加在公元前1800年前就存在,亞伯拉罕,一位年事已高的人,不可能與夏甲和她年少的兒子一起完成從希伯倫到麥加的1,200公里艱苦跋涉的旅程。創世記的敘述是合理的,從希伯倫到巴蘭-就是夏甲和以實瑪利後來定居之地,這其間150公里的行走是有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當基督徒接受「三個亞伯拉罕信仰」這一觀點時,他們相信了一個未經證實的神話,即亞伯拉罕是阿拉伯人的先祖,也是阿拉伯人的精神祖先,也是穆斯林的祖先。上述學者駁斥了這一觀點,以及駁斥了亞伯拉罕與以實瑪利和夏甲一起前往麥加建造克爾白的理論。

聖經的記載關乎歷史的事實,其教義對基督徒來說是有規可循的。這沒有給羅馬天主教會對關於基督教和伊斯蘭主要教義之間有相似性的主張留任何地步。將古蘭經第112章的內容與歷史上基督教信仰的基本教義相比較,你就會發現它們是完全不同的!

「你說:他是真主,是獨一的主;真主是萬物所仰賴的;他沒有生產,也沒有被生產;沒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敵。」(“Say: He is Allah, the One and Only; Allah, the Eternal, the Absolute; He begets not, nor is He begotten; and there is none like unto Him.” Translation of Yusuf Ali)

基督徒以這樣的禱告來接近神:「奉父、子、聖靈、一神的名,阿們。」

[在東方基督徒中,增加了「一神」一詞,以強調基督徒敬拜一位神,三個位格。]

這篇文章翻譯自Bassam Michael Madany 的在線文章「The West Needs Clarity, not Confusion About Islam」

https://www.academia.edu/40569765/The_West_Needs_Clarity_not_Confusion_About_Islam_7_October_2019_2_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